捉 鱼
22年前,我还是个12岁的孩子,家里的生活比较艰苦,除逢年过节外一年难得闻上几次肉香。能美美地吃上一顿鱼肉,是我那时最大的愿望。而捉鱼便成了我与玩伴解馋的好办法。
村旁那条清澈的小河曲曲地流向 2公里外的湘江河。湘江河的鱼很多,但河水太深,没有竹筏和鸬鹚,根本捉不到鱼,大人决不允许我们下河。只有村旁的小河以及连着小河的沟渠才是我们捉鱼的好去处。
每年开春,我便一边掰着手指头盼着雷雨天的到来。在我们赣南山区,春天里下雨经常是相伴着电闪雷鸣的。湘江河里的鱼在雷雨声中会一批一批地顶着急流逆游到小河里或稻田间的沟渠里来。春天下大雨的夜晚,便是我儿时的不眠之夜,总是盼雨下大些,雷打得再响些,经常是伴着雷雨声守望到天明。这时只要雨停了或是下得稍小了,全村几十个十来岁的孩童立马就戴上斗笠上沟渠去捉鱼。我经常随三哥去,只弟俩找来石头,挖来泥土,把沟渠上方的来水堵住,让它流进稻田。我再在沟渠的下段用尼龙线织成形似鱼网的笤把住流水,防止鱼随流跑掉。沟渠中的水注得差不多后,便能看见红的鲤鱼、青背的鲫鱼在浅水中拼命地游动,我和三哥便下沟捉鱼了。初春的水还冰冷刺骨,经常是冻得手脚都麻木了也不觉得冷。捉的鱼主要是鲫鱼、鲤鱼和黄鲶,大都有二三两重,偶尔也能捉到一斤多重的鲤鱼,成了我们解馋的美味佳肴。
最难捉的鱼是黄鲶,它全身扁圆,滑溜溜的,长着一张大嘴巴,就连嘴边的胡须也是黄色的。黄鲶喜欢三五条一群躲进草丛中泥蛇居住洞里。我经常是在草丛中摸着,一不小心捉出来的是条泥蛇,吓得瘫坐在泥水中。好在泥蛇没毒,即使被咬,痛过一阵后便没事了。捉黄鲶时动作要快,每捉到一条黄鲶,只要仔细地去摸,便能同时捉到三五条。黄鲶全身是肉,用来煮汤味极鲜美,喝后令人几个月不想肉味。
夏天学校放署假,也是我们孩童捉鱼的季节。中午,当火热的太阳高高地悬挂在当空时,在村旁的小河里就能看到一群又一群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我们十来个孩子就脱光衣服,在水中把鱼一阵猛赶,鱼便躲进石缝和草丛中去了。全身花花点点的石斑鱼喜欢藏在石缝中,鲫鱼则躲在水草中或草丛里。在河中捉鱼要互相配合着包抄,同时手势也要快。每捉到一要鱼,我们不分其大小一律用事先准备的芒萁秆串起来。一个中午,每个孩童都能捉到七八两或上斤重的鱼。吃鱼要用去很多食油,那时我家一上生产队只能分几公斤的茶油,捉的鱼多了,节俭的母亲便会小心地把鱼剖好,抹上细盐,用细长的竹条把鱼串成一挂挂晒干,待到有客人来时再拿出来吃。
时过境迁,现在就连山珍海味也不觉得稀罕,但我还是难忘儿时吃自己捉黄鲶煮汤的情景。